傳承蒙特梭利精神,讓學生因你而不同

探訪/曾琴蓮

雖然許興仁校長與世長辭了,追憶故許興仁校長,但他的蒙特梭利精神,已透過譯作和他的身教、言教,烙印在許多人的心中。

《幼兒之秘》、《吸收性心智》、《發現兒童》····在台灣,研習過蒙氏教育的教師、學生或父母,多數都閱讀過這幾本蒙氏著作的中文譯本。可想像當他們閱讀著書裡的一字一語時,有人拍案叫絕,有人掩卷興嘆,也會有人紅了眼、垂下淚····那是如獲至寶的狂喜,油然而生的精神飽足,甚至是生命的再次滌塵。這些書能在台灣付梓問世,絕對要歸功於擔任該系列書籍的策劃、審定、出版者~故台南光華女中許興仁校長

尋找幼教的根

「台灣光復之前,我在日本鑽研藥學。憑自己努力,畢業時取得日本藥師及中學教師資格,回台後,放棄許多機會,選擇任教私立學校,由於陸續指導各級學校學生,發現六歲以前的幼兒教育十分重要。但在我國卻毫不受重視,資訊來源貧乏,大學也無相關科系。

從幼教近代史的探討中得知,福祿貝爾及蒙特梭利的重要性,卻驚訝於本國對於此二人幾近陌生,甚至大多持有偏見與誤解。於是在近五十歲時,下定決心開創自己的另一片學術領域,投入幼教行列。」,這是故台南光華女中許興仁校長生前的一段自我簡述。

現任台南光華女中幼保科講師許埱雅,當年也參與了蒙氏著作翻譯的工作,談起許校長發現蒙氏幼教的緣起:「光華女中幼保科已成立25年了,當年許校長深切感受幼教工作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而國内幼教仍停留在讀寫算的傳統教授上,所以他在辦幼保科之前,就到世界各國暸解幼教概況,並搜尋相關資料,也因此他發現了蒙特梭利。

傳承蒙特梭利精神

「如果台灣沒有蒙氏三本譯作~發現兒童、吸收性心智、幼兒之秘出版,那不能稱得上是幼教進步的國家。」,這是邱埱雅講師轉述許校長曾說過的一段話。

而我在《發現兒童》一書中出版的話讀到許校長寫著:「研究探討蒙特梭利教育,蒙特梭利著作是最重要的資料。因此,蒙特梭利著作的翻譯就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不免腦海中浮出一幅圖像:許校長接觸蒙氏教育時的喜樂,卻在面對洋洋大觀的蒙氏外文著作時,思慮如何與國人分享蒙氏精神?如何推廣蒙氏教育,他的心糾結了!

「家父最讓我敬佩的是,他對每一本翻譯著作審慎、求真的負責態度。」現任真理大學副教授許惠珠,是許校長的大女兒,當年在許校長的指導下,翻譯了數本蒙氏著作。

由於蒙氏著作的外文版本很多,經各國、多人輾轉翻譯,其間的誤差與遺漏,更須小心求證。因此,許校長不僅在選擇版本時仔細推敲,在中文譯稿付梓前,還逐字與英文本、或由義文翻譯為日文的版本(許校長精通英文和德、日文)對照,衡量每個字的準確與否。許惠珠副教授舉例說:「比如exercise,有人翻譯為訓練,但家父認為應譯為「練習」,因為他認為了解蒙特梭利對兒童生命發展的人,就絕不會輕易使用「訓練」。」

許校長對譯本的嚴謹態度,正是在追隨蒙特梭利的精神。如許惠珠副教授表示,當年蒙特梭利研究翻譯伊塔和塞根的著作時,曾從頭到尾用手抄寫一次,使自己更能反覆深思每個字的意義,並了解作者的真義。許校長正是追循著蒙特梭利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彰化樂耕童兒苑園長劉冷琴,是許校長早期的學生之一,她回憶許校長過世前半年,在美國加州晤面時,曾談及他花了兩年時間策劃《幼兒之秘》一書的翻譯、審訂工作,在許校長的眉宇間,感受到因著力此事而疏忽了身體的照顧。.

許校長的用心良苦,正是為著傳承蒙特梭利精神,嘉惠幼兒 ; 他說:「只有研究蒙特梭利的著作,才能從中接觸其理念、理論和哲學,了解她從幼兒身上發現的秘密!因為這正顯示生命發展的需要。」

讓學生因你而不同

或許深受許校長的身教影響,他的兩個女兒也以教師為志向,許惠珠副教授表示父親常提醒她 :「做為一位老師,一定要學習蒙氏精神,先觀察學生的需要,然后以愛心去服務他們、協助他們。」; 又說:「讓學生因你而不同,才算是個好老師。」的確,為人師表者,絕非止於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交流和心志的轉移。

得到許校長的鼓勵與提攜,才開始幼教生涯的邱埱雅講師對許校長亦師亦父的照顧一直銘恩在心。在她擔任附設托兒所期間,許校長對部屬的她,給予十足的支持與信任,「他不只是我們工作的上司,更是我們在生活及學習上的導師。」,這是許多當年身為許校長部屬的共同心聲。

受許校長啟蒙的劉冷琴講師,則談起許校長當年教課情形:「他透過分組討論,並堅持學員寫論文報告,雖然他要求嚴謹,上課卻又不時流露風趣、幽默,愉悅又充實的教學氣氛,叫人精神百倍,從不打瞌睡。」這份教學熱忱與嚴謹態度,正是源於他對蒙氏教育的醉心與景仰,還有如宗教情懷般的急於見證!

回到原點~發現兒童

除了著力於出版與培訓師資外,許校長對蒙氏幼教在台灣的發展,有著另一層隱憂。許惠珠教授指出:

-蒙特梭利教育的貴族化。其實蒙氏教育應是有教無類,絕不是有錢、有勢,或天資聰穎的孩子的專利品。

-許多蒙氏幼兒園打著「蒙氏教育能創造天才」的招牌招攬生意,誤導家長。事實上,蒙氏教育的目標應是培塑全人格發展的孩子。

如同蒙特梭利說:「我們不能創造天才,我們只能給每個小孩實現潛能的機會,使他成為一個獨立,有安全感且平衡的個體。」

所以,許校長在生前的最後一場演講中,仍不忘提醒後學者:「回到蒙特梭利教育的出發點~發現兒童。兒童才是我們真正要探討了解的對象。」

我想,許校長是在傳遞一種信念~尊重生命。如同邱埱雅講師記憶猶新的一件事:學校操場上的草常被學生踐踏得一片枯黃,許校長不希望學生踏入,但他不是疾言厲色地做規定警告,而是告訴大家:你們看,那每一株草都是有生命的,它們也要成長,這樣的踐踏,是在傷害生命。

思想是真實的

雖然,許校長生前私下對女兒表示退休后仍要繼續寫作,傳承蒙氏精神,卻在82年10月因心臟病辭世。

但如他女兒許惠珠副教授所說:「父親雖然走得突然,但從宗教信仰的角度來看父親的死亡,他已完成神要他做的工作。」。是的,我深信許校長的蒙特梭利精神,已透過譯作和他的身教、言教,烙印在許多人的心中。

如同電影『美夢成真』之中的兩句話:「肉體是虛幻的,思想才是真實的。」。蒙特梭利的思想,不是正流轉人間,屢屢驗證幼兒的存在奥秘!

(本分享文摘自蒙特梭利雙月刊第23期)